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第99节(1 / 2)





  “大,大兄?”林立泽问了庄子里的一些佃户,终于找寻到了林立文。只是这会真见着人了,林立泽人也惊呆了。

  “二郎?你回来啦!”林立文直起身子,冲林立泽笑道。

  一晃两年多没见,如今已经满了十六岁的少年此刻站在这里,瞧着竟也没比林立文矮上多少了。

  “大兄这些年辛苦了。”林立泽突然对着林立文躬身行礼道。

  瞧着熟悉的板正又出现了后,林立文笑成了满口白牙:“我家二郎没变,还是这般的多礼!”

  然后林立泽被夸,脸上又微微泛红了。

  不得不说,林立泽长得确实不错。毕竟他可是原男主,因为样貌俊美而在殿试中被永兴帝指为探花郎不说,还指婚了公主下嫁的。

  林立文瞧着便越发觉得乐呵,继续打趣他:“二郎瞧着个头不比大兄矮上多少了,这一夸就脸红的性子,怎的却还没变。”

  林立泽羞赫:“大兄!”

  一时之间,初见面的那一点点生疏也顿时消散不见了。

  过了会,林立泽又满脸兴奋的说道:“我刚准备进城就听闻大兄已然归京……然后我便赶来了这里。”说着,他顿了顿又道:“若知晓大兄能提前归京,我该早些回来才是。”

  “无妨。”林立文笑道:“大兄这次归京,一时半会应当不会被外派了。”

  林立泽十分惊喜:“当真?那可太好了!”然后他又好奇的盯着地里那些刚长出来的嫩苗问道:“大兄这便是在种植西州带来的瓜果吗?不过我瞧着,怎么有点像瓠瓜啊?”

  他看过林立文写过来的信,对西州那些味美可口的瓜果也很是好奇。尤其是知晓林立文带回了果木种子,要在京城这地方种植后,林立泽便更来了几分兴致。

  “这就是瓠瓜。”林立文指了旁边一处刚种下,还没长出嫩苗来的地说道:“这边的才是我从西州带回来的甜瓜和寒瓜。”

  紧跟着,还要在地里忙活的林立文,一边带着那些佃户们种植,一边与大家讲起了嫁接技术。这门技术自是要传授出去的,而且越广越好,因此林立文在嫁接之前,也想把大家对这门技术的好奇心挑动起来。

  有兴趣的学,和盲目的听从指挥去做事,两者之间还是有些许的差别。

  林立泽也是第一次听说还有这等种植记忆,当下很是新奇,便也跟着那些佃户们一起听讲。

  之后待到寒瓜出苗至能嫁接时,林家众人自是不用说,全都来到了地里。

  庄子里的那些佃户们也来了不少,除此之外,还有住在这庄子附近的一些老百姓也赶了过来。这些日子他们没少听说那位林大郎从西州带回来了好些果木种子,种植的技法也是奇奇怪怪的。

  比如他们种植果木,一般都是去挖来果苗,然后将其种在地里,又或者是用其果实种植。

  可这位林大郎却不同与常人。

  前些日子,他拿了许多的藤条和枝条,说那些是他从西州带回来的葡萄和石榴的藤枝和枝干。栽种的法子也叫什么……对,插杆种植。

  若不是这位林大郎善农事的名声格外响亮,但凡换个人来,只怕大家都会对这种用枝干种植的方式表示强烈怀疑。

  就更别提,这位林大郎还说了,这些葡萄藤条和石榴枝干是他去年入冬前所截取保存下来的。

  要知道这中间可是隔了好几个月啊!

  两地相距甚远不说,还又天寒地冻的,这些个藤条枝干却不知被他如何保存的,愣是没变成枯柴不说,一些节点上还有了些许的萌芽。

  这便使得大家虽未见过这等栽种方法,但却莫名对其种植成功有了些许信心。

  但除了插杆种植,石榴这一块,林立文还有一部分也用了种子育苗。

  插杆繁殖的话,石榴结果时间能快许多。但是西州和京城相距甚远,又要保存好这些枝条的成活率,林立文能携带的数量很是有限。

  因此林立文便还携带了一些石榴进京,用其种子也培育了一些石榴树。

  而这一次,这位林大郎又要搞一个什么新的种植技术,就是让西州带来的寒瓜长到他们以前种的瓠瓜苗上去。

  “瓠瓜上长寒瓜?你们听说过没?”

  “嘁,寒瓜我都未曾见过,你说我听说过没?”

  “我也没听说过,不过倒是挺好奇的……也不知晓这嫁接到底难不难?”

  “一会仔细看,若是看不懂,再去问问那位林大郎……”

  这位林大郎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习惯,那便是他所会的技艺,只要你肯学肯问,他在有空闲时是无有不传授的。因而听闻了这件事情后,才会有这许多的村民们赶来。

  此时大家便都站在田埂上,一边听着地里的林立文讲解寒瓜嫁接瓠瓜时的要点,一边好奇的伸长了脖子往里边瞧。

  这位林大郎可还说了,待到他将这些寒瓜嫁接成功后,若是苗能有多余的,便可免费赠予附近的一些乡亲们。

  林立文是在去西州的第一年便发现的寒瓜,因而他在西州时已经种植过一茬瓜了,收获的种子自是不少。且寒瓜种子好保存,体积又小,林立文这次便携带了许多回京。

  所以按照林立文所预计准备种植的亩数,这批寒瓜苗是会有些许剩余的。

  这种新型瓜种植出来后,林立文再加多推广一下,想来第一年应是能卖个较好的价钱的。

  此次嫁接,林立文用的是接顶法。这种嫁接法操作难度有点大,但优点一旦嫁接成功便成活率高,还不需要别的固定物,所以是最为适用于时下的一种方法。

  至于为什么要将寒瓜嫁接到葫芦上,林立文也跟大家说了原因。毕竟只有将原因告诉他们,才能让时人明白嫁接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的,要想提高成活率,那么便要讲究“根株各从其类”。(注1)

  很快这些个事情也被传了出去。

  “你们知道吗?原来这寒瓜跟瓠瓜,还有冬瓜,竟然有着同一个老祖宗!它这个老祖宗,便叫葫芦!”

  时下见过寒瓜的人并不多,除开西州柱州外,其实好些人甚至都不知晓还有寒瓜这等东西。不过瓠瓜和冬瓜,大家却都是见识过不少的。

  林立文那日讲解这些的时候,也与大家讲解了寒瓜的长相和口感。因而一些人解释了一番,大家便都恍然大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