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5节(1 / 2)





  他最初想护着她,想对她好,也不是因为他们有那一层血缘关系。天家感情淡薄,他和其他兄弟姐妹,远不像和她这般要好亲近。

  他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重复了一遍:“你说的极是。”

  秦珩有些莫名其妙,仰着脸冲他笑,娇艳明媚。

  秦珣眼神幽暗难明,心说,这是你说的,若真查出来你不是我妹妹,你可别忘了今日说过的话。

  若他二人真无血缘关系,他不是她兄长,他自然不介意仍将她留在身边。他所担心的是,她会以此为理由,试图从他身边溜走。

  那是他最不愿意接受的。

  他眼眸半阖,笼在袖中的拳头慢慢攥紧。

  查珍妃并不容易,但真要细查,也没多少好查的。苏家庶出的女儿,生母早亡,在嫡母跟前艰难讨生活。弘启元年四月进宫,不久承欢有孕,于弘启元年腊月生下一对龙凤胎,弘启四年亡故。

  她的一生,短暂得很,也简单得很。

  秦珣夜间在灯下翻着薄薄的两页纸,暗想,这不寻常处,是她有孕八月就生产。宫中说是因为摔了一跤而早产。可是,真的是早产么?是不是太巧合了一些?而且早产的孩子和足月生产的孩子区别不小,早产的孩子能活下来吗?况且珍妃之前还摔了一跤。

  可若说珍妃进宫时已经怀有身孕,秦珣却又觉得荒诞无稽。父皇阅女无数,珍妃承欢时,到底是不是处子,父皇岂会察觉不出?

  可要说珍妃进宫后与他人有染……秦珣按了按眉心,内心深处,他并不愿意这般去揣测瑶瑶的生母。

  他在自己身上试了陆大夫给的药,疼,但也管用。他手肘的那颗痣,已经淡了不少。看来那个陆大夫是真有些本事的,可是对于服药的日期,真能精确到具体的月份吗?

  他合上了双眼。他想,要确定瑶瑶的身世,只能找到下药之人,问其下药的时间了。

  可问题是,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存在么?

  秦珣不知道,他的父皇也在费尽心思寻找当年下药之人。

  皇帝第一个怀疑的就是寇太后。理由还不少,一则先帝子嗣绵薄,兴许就是她搞的鬼。二则当时他正与睿王秦渭相争。

  睿王当时年纪小,尚是少年。凭一人之力,肯定不能把控朝堂。寇太后明明有亲生儿子,为何要帮他这个养子?

  或许寇太后不是要帮他,而是想要他帮睿王顶一阵子,想让他替睿王守这江山。待秦渭长大,再交还给他。

  她不能明目张胆的来,就用这阴损的法子,教他没有子嗣,日后不得不还位于秦渭。——至于他登基前那三个孩子,想必寇太后已经想好了除掉他们的法子。

  寇太后算盘打的啪啪响,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她没想到她自己儿子是个不争气的。而他又在短短数年内,坐稳了江山。

  她没办法,只能蛰伏于佛堂,另外思索其他法子。

  皇帝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只是他手上没有证据。十多年了,要找证据还真不好找。寇太后身边的人都换了一批又一批了。他想查找真相,无异于大海捞针。

  这几日,皇帝吃了些药,身体略微好了些,至少脸色看起来没那么坏了。一直辍朝也不是办法,他终于恢复了早朝。然而朝会上,除非避无可避,他几乎不开口说话。而且,早早地便教孙遇才喊了退朝。

  皇帝这般动作,朝中更加慌乱。

  皇上究竟是什么病?到底康复了不曾?怎么瞧着很严重的样子?

  太子忧心父皇,前去探望,然而又被阻止。

  皇帝教人传话给太子:“不要多事!”

  太子心中烦忧,难道连儿子关心父亲的身体,也成了多事吗?他不知道父皇到底是怎么了。以前父皇也曾身体有恙,可那时父皇从不瞒他。

  他一直觉得他与父皇和寻常人家的父子并无两样。看来,是他僭越了。

  太子近来面上不显,可心里着实忧愁。父皇的身体状况他不清楚,怀孕的太子妃身体虚弱,母后近来许是担心父皇,也闷闷不乐,在他面前还要强颜欢笑。随着父皇的病,朝廷暗潮涌动,大皇兄也开始有了小动作。

  他深深吸了口气,惟愿祖宗保佑,父皇身体早日康健,一切恢复正常。

  但是往往越担心什么,就越会出现什么。

  太子发现禁军的首领最近跟大皇兄走得极近,大皇兄还在拉拢给父皇看诊的太医……

  作为储君,太子很清楚在父皇龙体欠安的情况下,大皇兄的这些举动意味着什么。他顾念着手足之情,暗暗警告大皇兄,注意言行,切莫造次。

  蜀王只笑了一笑:“太子说什么?本王没听明白。”顿了一顿,他续道:“真奇怪,这次父皇辍朝,竟然没让太子暂领朝政,真是让人意外啊……”

  太子神色不变:“父皇做事,自有他的道理,不是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可以妄加猜测的。”这么说着,可他到底还是心中一凛。

  父皇此次是有些古怪。

  大皇兄忽然凑近他,笑得古怪:“本王听闻前朝有过皇帝在病床前换太子的例子,不知道本朝有没有……”

  “那要看父皇的意思。”太子神色淡淡。怎么?是暗示他,父皇随时可能废了他,要他早做打算吗?他可不认为大皇兄有这样的好心。

  他是东宫太子,名正言顺的储君。他什么都不用做,这江山自然就是他的。他不必提前去做些什么,他只需提防一些小人夺权。比如,大皇兄这样的。

  太子看了一眼大皇兄,心想,这个兄长分明是在消耗他对其的兄弟情意,是要逼迫他不要手下留情。但是有父皇在,处置兄弟这种事,还真轮不到他来。

  他不想手上沾满兄弟的血,他想,就像皇叔那般,前往封地就行了。只要大皇兄不做的太过分,他都会留其性命,让其得到自己原本就该得到的。

  皇帝命人查找着证据,同时密切关注着外边的动向。那天听了陆大夫的话后,他也想了,如果他要养好身体,不动怒,少操心,那势必是要放权的。

  把权力交到谁手上,都不如交到太子手上安心。——璋儿的个性,他再了解不过了,宽厚仁善。真给璋儿分些权力,璋儿也不会做出出格的举动来。

  等他先查出真相,解决了这些烂摊子,扫平一切障碍,他就考虑分权给太子的事情。

  皇帝躺在龙床上,细细思忖。北疆健威侯势大,可健威侯毕竟年纪大了,之前秦珣又在北疆,暗暗转了一些健威侯的势力。不如再教秦珣去北疆,放任其与健威侯斗,让其伺机除掉健威侯。

  没有了外祖父的支持,老大秦琚什么都不是。到时候,把他赶到封地上,也算是他这做父亲的一片慈心。

  至于秦珣,还得再看看,将来是让他镇守边疆,还是在京城辅佐太子。毕竟目前看来,秦珣跟太子关系不错,又没什么大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