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3节(2 / 2)


  所以张先言就是有雄心有抱负,也不好施展。

  不仅如此,张先言还在他们手上吃过好几次亏。

  张先言:“那我可就说了,城内有家青楼,那些人用去青楼,还带着我去!还有赌馆,行事张狂恶劣,多的是啊!”

  正说着话,外面将士进来,“大将军,一个姓郑的给您递了张帖子,请您去明月楼一叙。”

  张先言:“明月楼就是青楼啊,里面一群妖精,去不得!”

  张先言读的是圣贤书,被请到明月楼就拂袖离去,张先言可不想徐燕舟染上这种臭毛病。

  这可是撞枪头上了,

  刘伟湛道:“不去怎么能行,不去怎么把青楼端了!”

  徐燕舟道:“去是要去,但不急于一时,我先回一趟岭南。”

  楚淮也道:“的确不急,青楼在那里,又跑不掉。”

  徐燕舟安抚了张大人两句,就回岭南了,宁州是山城,也没必要搬过去住,至于去青楼的事,徐燕舟得告诉顾妙。

  徐燕舟道:“我去办公事,保证目不斜视,一眼都不看。”

  顾妙道:“那就去呀,又没说不让你去。”

  顾妙总不至于连公事私事都分不清,徐燕舟去干正事,她还能拦着?

  若是真去青楼做赏花捻草的事,顾妙就把徐燕舟的腿打断。

  顾妙又道:“我也想去宁州看看。”

  去宁州要翻山,但是宁州山上有茶树,顾妙想,要不要也在宁州种点茶树,也好赚点钱。

  徐燕舟巴不得顾妙一起去,“那我们明天过去。”

  去宁州一行人,徐幼薇骑着马,走在顾妙旁边,她去宁州可不是为了盯着楚淮,而是想跟着顾妙,去山上看看茶树。

  他们先在城守府落脚,顾妙看着城守府满院子的菜苗秧苗,只觉得新奇,“张大人,这都是您种的?”

  张先言道:“我没什么本事,只能在院子里种种菜,够自己吃,能省点开销。”

  顾妙道:“种地就是本事,会种菜的人很厉害,有的人能冬天种出新鲜的菜来,有的人能在山上开田种地,有的人种的地,亩产高,民以食为天,谁敢说种地的人没本事。”

  张先言听的心热,“多谢夫人。”

  刘伟湛不服,他养猪养的那么好,也没见顾妙夸他一句,怎么张先言谦虚两句就夸他了。

  刘伟湛道:“能养猪的人也挺厉害。”

  徐燕舟微微垂着头,刘伟湛看了他一眼,大声道:“能打仗的人也厉害啊!所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张大人不必妄自菲薄。”

  张先言连连应是,“那徐将军去明月楼,下官和夫人说说农桑的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就顾妙说的在山上开田,张先言就想过,只是大楚开荒,规矩繁多,只能先放下,他不去明月楼,那就好好跟顾妙说说种地的事。

  顾妙自然同意,张先言博览群书,见识开阔又为人清廉,愿意为百姓做事,是个好官。

  顾妙转头对徐燕舟道:“你先去,我在城守府等你。”

  徐燕舟在想,顾妙到底有没有听见刘伟湛说什么,能打仗的人也厉害。

  他都不想去明月楼了,又不是非去不可。

  不过,他去了把青楼抄了,把里面的东西都带回来,顾妙指定会开心。

  徐燕舟点点头,“我很快就回来。”

  顾妙信徐燕舟,她目送徐燕舟离开,然后跟着张先言在城守府转悠。

  徐幼薇跟在顾妙旁边,比起岭南城守府,她觉得这里更赏心悦目,满目鲜绿,中间带了一点黄,一点白,油菜花鲜嫩,上面还有蜜蜂在乱飞,看着明媚清新。

  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能吃呀。

  花生能煮着吃炒着吃,还能榨油,油菜花能炸菜籽油,蜜蜂酿蜜,都能吃。

  张先言种的菜好,不比顾妙洒过灵泉水的差,他是认认真真地看书,琢磨,育种,播种,除草,除虫,沤肥。

  张先言在院子里种的不到三分地,就能收一百斤花生。

  一亩地就能收三百多斤,比起一亩地收两百多斤,足足多了一百多斤。

  已经很多了。

  顾妙今年才开始种,都不知道能打多少粮食,或许都比不过张先言种的。

  顾妙是靠灵泉,靠自己早先知道的知识,像是暖棚,因地制宜这些,是她早就知道的,而张先言靠的是读书,年复一年地种。

  有张先言,还愁没粮食吗。

  顾妙冲着张先言拱了拱手,“先生大才,是百姓之福。”

  张先言听的心热,“夫人谬赞了,张某也是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若夫人有吩咐,张某定万死不辞。”

  ————

  宁州街两边是微扬的垂柳,暖风吹过,柳叶拂过人的面颊,泛起一阵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