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9节(2 / 2)


  他的随行属官韩康忍不住小声道:“若小田大人没能及时从淮南带回医药粮食,最终闹出什么岔子……您亲自沾手过集滢事务,定不免平白跟着受点牵连,到时盛大人也不好太明显袒护您。”

  霍奉卿协助集滢县令做了许多事,但多年后若有人复盘集滢此事,大概只会津津乐道于他的种种手段,惊叹于他此次的“战果”,鄙视他在瘟疫初期的冷眼旁观。

  不会有太多人记得,他也是在关键时刻自发为集滢劳心劳力的一员。

  见他一径沉默地望着水神庙那头,韩康为他不平,忍不住又嘀咕:“其实,虽此次您退了半步,但在各地十七位官员应大人倡议而来后,大人此局也已胜券在握。只待疫情结束后对州丞府发难,咱们州牧府至少能夺回工务署、漕运署、官医署治权。就算此时不急着回邺城,您也没必要亲力亲为替集滢做这么多琐事。”

  “怎么没必要?”霍奉卿的目光一遍遍逡巡远处水神庙前影影绰绰的棚子,薄唇微翕,沉嗓哑得如被粗糙糖砂抹过,藏了点浅浅笑音,自言自语,“我的小祖宗看着呢。”

  那姑娘自小信的就是“替天地亮星火,为万民开太平”,要的是“青山知我”。

  而他就不一样了。他要的,只有云知意。

  他没法活成她那样的人,但他可以竭尽全力,做成不让她失望的人。

  第四十八章

  自七月上旬盛敬侑接到霍奉卿的建议启用州牧个人紧急治权后,他顶着巨大阻力强征原州多地药材与粮食,之后便陆陆续续运来集滢。

  但集滢城中本有十万之众,如今城外水神庙前聚集的人也已过万,原州又比不得淮南那种物产富饶之地,强征来的这点药材与粮食还得分出半数供应同样有需要的上游城镇,抵达集滢的药材、粮食实在无法满足这么多人的需求。

  集滢县令与霍奉卿等人再是绞尽脑汁,终究难为无米之炊,最终不得不将原本每日供给三顿的食物与汤药缩减至每日一顿。

  瘟疫终究会是死人的,这个道理谁都懂。

  但当大家眼睁睁看着接二连三有尸体被抬去远郊焚化、每日食物与汤药供应缩减,又有多名医者、官员接连累倒,不安的情绪再度蔓延,城外水神庙前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局面又重抬起躁动的苗头。

  这种躁动的初期表现,主要是棚中染症者们之间开始因为各种莫名的理由产生摩擦,言语冲突或推搡场面每日都会出现好几次。

  虽都被顾子璇带来的官兵及时以强力制止,但这终究不是个好预兆。

  自八月十九起,又是没歇没停的连天雨,一直持续到八月廿三,滢江水位再度高涨。

  官府大量人力被牵扯在堤坝上,水神庙前又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紧绷气氛,顾子璇等人每日都如履薄冰。

  好在沈竞维是个稳得住场面的,云知意大致也能跟得上他的步调,有这两人在水神庙前坐镇帮手,多多少少为顾子璇分担了些压力。

  这天上午,护送医者出城来看诊的一名集滢城中卫特地将沈竞维请到避人处单独说话。

  做为钦使的随行听差,云知意自也在侧。

  那城中卫谨慎环顾四下,确定无人偷听,这才小声禀道:“霍大人命卑职转告钦使,小田大人已自淮南请得医药粮草归来,预计今夜亥时自南城门入城。”

  “知道了。”沈竞维轻描淡写地颔首应下。

  城外一触即发的紧绷气氛已持续近十天,眼下田岳从淮南带回大批医药粮草,这分明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云知意实在不懂霍奉卿为何要用偷偷摸摸的姿态传递这个讯息。

  那城中卫也没解释为何要如此,禀报完后便敛了神色,转身走向水神庙前那排密密匝匝的棚子。

  云知意略略凑近沈竞维,轻声发问:“九哥,霍奉卿这是什么意思?不能让城外的人知道这消息?”

  “难道你觉得该敲锣打鼓地宣布?”沈竞维颇为嫌弃地斜睨她一眼,仿佛她问了个多蠢的问题。

  “若在城外这些人面前漏了半点口风,今夜他们中必定有不少人会冲向南城门试图哄抢。你用脚趾想想都该知道那会是什么后果。”

  眼下城外染症者与其亲属加起来已迫近两万,如果被他们知晓今夜有大批医药粮食入城,就算只有三五千人冲向南城门也要出大乱子。

  到时为迎医药粮食进城,南城门将持续敞开近一个时辰。但凡趁乱混进城三五十个染症者,那就功亏一篑了。

  云知意揉着太阳穴,五官几乎要皱成一团:“这么大的雨,药材粮食肯定得入城才能得到更好保存啊。而且总得煮成粥、熬成汤药送出来才能进嘴。他们怎么会傻到冲去南城门抢米抢药生吞?”

  沈竞维嗤之以鼻:“怎么不会?没见近来城外的气味已经不对了?这种时候许多人是讲不了什么道理的。一旦知道有大批药材粮食抵达,他们首先会害怕的是本地官府对城内城外分配不公。都想活,都怕死的是自家,只要有人一煽动,必定大批涌向南城门,根本不过会脑子想想‘抢生米整药有没有用’这件事。”

  云知意心中大骇,受教地点点头,安静跟在沈竞维身后去寻顾子璇。

  顾子璇虽是将门出身,但终究也是初次独当一面,对人心百态的了解与云知意相去不远。

  听了沈竞维所言,她也是瞠目结舌好半晌,讷讷嗫嚅:“不、不至于这么疯吧?若能提前将道理与他们讲清楚,应该、应该就……”

  “应该个鬼!寻常贫苦人家里若突然有点好东西吃,亲兄弟姐妹之间为抢着多吃一口都能打起来。而今食物药材攸关生死,又是与一群陌生人争抢,你以为有几人真能谦让体谅?”沈竞维没好气地甩出对淡淡白眼,果断道,“今夜你的人务必守在水神庙前,以防万一。”

  ——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沈竞维的担忧真是一点不多余。

  谁也不知消息是怎么走漏的,总之到了黄昏时分,“有大批淮南来的医药粮草今夜入城”的消息竟就在城外人群中传开。

  云知意等人尽力安抚、解释,收效却甚微,水神庙前的骚动渐呈燎原之势。

  入夜,混乱的人群中似有谁喊了一声“进城!抢了再说”,场面立刻像被点燃的爆竹般炸了。

  这一个多月来,县府治安吏大半在堤坝上忙着防汛,小半要守住四个城门,严防染症者入城,城外秩序主要就靠顾子璇带来的三百官兵维持。

  再是英勇将士也非铁打铜铸,一个多月的夙兴夜寐、口粮匮乏已耗去他们近半体力,只是强撑着气势而已。

  倾盆大雨中,顾子璇带着这疲惫的三百官兵堵在水神庙通往城门的路上。

  可那些人仿佛受了蛊惑般,对官兵们高声的喝阻充耳不闻,一个个豁出命去般往城门方向跑,连刀剑出鞘都没在怕的。

  当然,官兵们的刀剑也只不过是为起个威吓作用,谁又当真忍心将这些人就地斩杀?

  大家都明白,这些人只是在今夜这极端情况下暂时失却理智,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为了求活才如此,并非心存歹念要作乱为恶。

  于是场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失控,陆续有人冒雨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