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章(2 / 2)


  仔细数了十一文钱出来,她才乐呵呵的抱着热干粮加快了脚步。

  看到李氏的时候,李氏跟虎子真一脸愁苦模样呢。原来近日里种了麦子后,各处村里壮实的后生都得了空闲,所以镇上卖柴禾的人倒多了许多。人家有门路的自然是直接把柴禾送去饭馆或者大户人家,就算是没门路的,也会低价卖的。

  相比之下,就算李氏已经把柴禾降到了五文钱,也不若别人大捆粗实的能卖的出去。

  几个人出来时候并没有带晌午的干粮,如今虎子跟三妮都饿了,也只是在隔壁摊子上讨了一碗水喝。李氏倒是有心花一文钱买个馒头给孩子吃,但虎子懂事儿说他不饿,三妮也乖巧的应声。

  真当她想着干脆把两捆柴合到一起都贱卖的时候,崔玉就回来了。

  “玉娘,你这是买了什么啊,怎么尽瞎花钱啊。”李氏瞧着自家闺女篮子里鼓鼓囊囊的,手上还提着她之前装药材的麻布袋子,当下心里就有些惶恐。莫不是闺女做了什么坏事,想到这里她的脸都白了。

  崔玉并不知道李氏的不安,她现在心里正打算着事儿呢。所以到了摊位前,她叫了声娘,就把麻布里的包子掏出来递给了虎子跟三妮。

  三妮还小,每次吃饭都要掰碎了,还在虎子也清楚。

  “玉娘,你哪来的那么多钱?莫不是......你可得跟娘说实话啊。”

  这个空档,崔玉才回过神来,瞧见李氏面上的担忧,还有旁边人有意无意的偷窥。她赶紧小声道:“娘,你别乱想,药材我卖了,具体的等回了家我在跟你说。反正这钱都是我正儿八经的挣来的。”

  虽说心里还有疑惑,但李氏心里也相信自家闺女的品性。虽说以前玉娘话少,但也没做过什么亏心事,如今更是想着法的要拉拽着家里过好日子。前些时候,闺女半宿半宿的不睡,去查看那些药材,真是看得她心窝子酸呼呼的。

  原本还有些忐忑的李氏,瞧见闺女细声细语的哄着三妮吃包子馅时,突然就像是寻到了主心骨。

  闺女勤快能干,又是个聪明的,听她的肯定不会差。没见她把那村里不值钱,喂猪的野草,晒了晒就卖给药铺了吗?自个就是再糊涂,也不能在外面给闺女没脸。

  哄着三妮吃了些东西,崔玉真打算去身后的院子里讨些水来,就见旁边卖面的婆子盛了一碗面汤过来。

  第11章 憨子救美(小改)

  “老嫂子,你可是好福气啊,闺女是个能干的还记着给你买干粮,俩小的也不闹腾。”那婆子把面汤递给崔玉,示意她赶紧给三妮喂两口,省的吃的太干顶住了胃口。

  这婆子也是个命苦的,原本是有俩儿子的,可惜老大征兵一去不回,老二也因为上山打猎误伤了人进了大牢。现在,一家子就靠着她跟老头子支个面摊过活。

  说是面摊,其实就是给穷苦人家一个落脚的地儿,也挣不了几个钱。好在俩人能时不时的得了牢里的信儿,知道儿子也快放出来了,所以也算是有个盼头。

  李氏心里有些惆怅,但对着外人也不好诉苦,只得笑道:“要不是他爹走的早,哪能让孩子们跟着张结生计的事儿啊。”

  眼看日头过了头顶,集上的人散的都差不多了,崔玉就想着干脆不卖柴了,她们也该去镇上逛逛添些柴米油盐啥的。只是李氏还是想着能多换一文钱就多换一文,所以只催促着崔玉带了两个小的去置办一些物件。

  这次是去买东西,所以李氏也不担心虎子跟三妮给玉娘捣乱了。

  虽然仨人都没来过镇上,但也不妨碍她们寻卖米粮的铺子。说起来也简单,门口挂着旗子,上面明晃晃画着五谷杂粮画的,就是粮铺了。这里识字儿的人少,一个村有那么一两个就算是不错了,所以各个铺子在挂自家名号牌子的时候,都会加一个旗子,好方便人们认。

  进了粮食铺子,米面都散发着香气,尤其是白花花的精细大米,可算是勾起了崔玉肚子里的馋虫。

  她让崔虎子拉着三妮,自个则开始看粮食边上挂着的牌子,这里的字儿她虽然认不全,但也标价的数字倒是跟繁体字有些形似。连猜带蒙的,也能看出价格来。

  苞米茬子跟苞米面最便宜,因着附近各家各户都种苞米,所以也就三文钱一斤。高粱米跟小米种的比较少,需要七文钱一斤。并有褪干净的糙米,要九文钱一斤。精细的白面,要贵一些,却要十文钱一斤。而最贵的却是白花花诱人的大米,一斤就要十五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