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治愈任务失败后第64节(2 / 2)


  不行,她思绪有点乱了,她得好好想一想。

  作者有话说:

  前世,在魏太妃和箐箐之间,燕崽选择了箐箐,他亲手斩断了和魏氏的联系,想着一辈子做这个贤王,只可惜最后也没守住她

  (就挺复杂的,后来魏太妃遇险燕崽又救了她,算勉强又联系回来了,箐箐上辈子死因明面上是因为淑妃党贵妃党的倾轧[剧情],实际也是被燕殷和魏氏的明争暗斗波及了)

  阿秀来也!今天也是肥肥的一章呢,biubiu~ 明天见啦宝宝们!( ̄3 ̄)

  最后还要感谢“冥王星碎片”扔的地雷哒,比心心~

  .

  以及给文文灌溉白白液体的大宝贝们,啾咪!

  第38章

  翌日上午, 燕长庭他们接到最新消息,旸王誓师祭旗, 广发檄文, 正式举起反旗。

  从昨夜到今晨,旸军之中,旸国内外,腥风血雨。朝廷早料到七王有反心, 尤其这旸王, 做的防备和钳制也是非常非常之多的, 双方在昨夜进行了一次极其激烈的交锋, 详细这些燕长庭他们就不理了, 反正,旸王最终成功了!

  确定七王已反,七方兵马当天汹汹开拔, 燕长庭沈箐等人遂不做停留,立即动身返回岑岭。

  来时不疾不徐花了十来天, 归时日夜兼程,仅仅用了四天就回到岑岭。

  岑岭大营之内,气氛已截然不同了, 魏太妃一身戎装,带着邓洪升陈婴阳等人亲自迎了出来, “朝廷大军已经动了, 燕殷小儿并郑伯邑率大军北上迎战定阳长川一线,余副帅陈莘统十万大军继续扎于北岸!”

  先说说七王的战况,准备多年, 势如破竹, 仅仅花了四天时间, 就攻下了定阳和懋平,七王目前已成功合军,共计兵马二十余万,在徐扬二地掀起了燎原战火。

  而在荆地,按照约定,小鄱阳王凌英也该在今日再度大肆进军了,飞鸽传书应该今夜就能到。

  花了这么多心思,功夫不负有心人,燕长庭和魏太妃等人所谋局势,终究是促成了!

  没错,从一开始,岑岭这边就不打算单打独斗,朝廷举一国之力,对付岑岭十万军,哪怕这十万兵马再是精锐,也将非常之吃力的。

  联合纵横,结成同盟,共同作战,才是上上策!

  也确实是这样,小鄱阳王有十万左右的兵马,岑岭十万,七王共计二十余万的兵力,足足合共四十余万,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历史原因七王的封地都是位于徐扬两地,是连在一片的,在战局上是可以进一步和岑岭荆地连成一个首尾呼应的总战线,继而牵一发动全身。

  这场局面最终促成,撼动的是整个大殷!

  前世足足耗费了好些年才最终演变而成的局面,今生因为蝴蝶翅膀引发的诸多连锁变动,提前了快十年,在一开始就出现了。

  燕长庭登上高石,俯瞰江雾对岸的王师阵营。

  如今两岸的氛围都变了,完全进入战时状态,拒马、瞭望塔、巡守防御,对岸王师在燕殷郑伯邑率军北上之后的立即调整了阵营,退后拉长据山而伺,可攻可守,呈口袋状的阵势,和一开始对待岑岭的完全强势逼攻态势也转作攻守兼备。

  燕长庭说:“不必再等,明日,我们即发动进攻!”

  原来约定的是大后天,但天公作美,根据回来路上观察,地面已经适合行军了。

  那就不必再等,尽快发动攻势!

  以免,给朝廷的增军更多时间,为战局增加更多不确定因素。

  ——去年,燕殷下诏增召的数十万新兵,已经操演了足足半年,并且和边防军几轮互换,目前新旧参差,有身经百战的边防老兵带着,这就是一支铁血雄师!

  目前,这支雄师已奉旨急行军南下,分三股,目标分别是七王的定阳长川一线,岑岭,和荆地!

  所以现在是最好的进军时机!

  稍纵即逝。

  燕长庭毫不犹豫,下令进攻!

  ……

  这一场进攻非常顺利。

  天蒙蒙亮的清早,嘹亮的军号一声长鸣,牛皮大鼓被隆隆擂响!

  这批刚刚自西瓯运回原料制成的战鼓立马就派上了用场,鼓声沉闷而响,四方八面,仿佛敲击在人的心坎上,热血上涌,战马听见熟悉的鼓声也竖起耳朵四蹄刨地,全军上下,蓄势待发!

  当鼓声到急促,燕长庭“锵”一声抽出长剑,吊桥咯啦啦急促放下,青山军如潮水般奔涌而出!

  对岸的王师同样严阵以待,强箭不断压下来,岑岭这边撑出快艇还以重箭,吊桥上的第一批青山军支着滕盾冒着箭雨,以最快速度疾冲而过。

  燕长庭一马当先,灵蛇剑激荡银光骤闪,箭矢都射不进去,不过数个呼吸的功夫,他已疾冲之吊桥边缘,一提马缰,自己方先锋军的头顶一跃而过,悍然杀入敌军重围!

  古来为帅者,少有这么冒险冲锋在最前线,他却艺高人胆大,浑然不惧。

  敌军统帅陈莘一声暴喝:“箭阵,强弓,前锋!!那是小虔王,给我杀!!!”

  可燕长庭来势只汹汹,远非王师先锋大将所及,面对绞杀,他很快反杀开重围,一柄方天画戟横扫,身遭三丈竟一度杀出一个真空地带。

  王师连上三员大将,俱被他斩于马下。

  他的声势,他的悍勇!青山军士气如虹,借着他的开道,奔涌而出!很快成功冲破了朝廷大军的第一道阻截线。

  花了一上午的时间,连破三道强关,十万青山军倾巢而出,开始了两军对垒的平地和丘陵战。

  这陈莘,也是开国将领,不过他当年属青年一辈,如今五十出头,见惯风浪,也是个厉害人物。

  这场胶着的平地战和丘陵战,足足持续了三天两夜的时间,才最终宣告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