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2节(1 / 2)





  “那我的孙儿呢?就你跟前养着的那个叫熙儿的孩子!你让我带他一起回!”

  慕扶兰耐着性子:“老夫人,熙儿是我收养的孩子,和你谢家没有半点关系。老夫人你莫多想。”

  “不对!你别骗我了!我儿子都亲口和我说了,那孩子是你早年替他生的儿子!只是不便带回,这才一直养在你的身边!”

  慕扶兰愣怔了一下,回过神来,脱开自己的衣袖。

  “他胡言乱语,你莫当真。”

  今日眼前的这个慕氏女,虽说话客客气气,但透出来的冷心绝情,却令谢母再不敢造次。

  这里又是长沙国,自己孤零零一个人,无依无靠,加上此前这段时日,受的惊吓实在不小,哪里还敢像从前那样摆自己的威风了。

  老太太悲从中来,哭道:“那孩子明明就是我谢家的孙儿,和我儿子小时长得一模一样!你不回来也罢,我不勉强,但你当娘的,就狠心让这孩子从小没爹,你要是不还我的孙儿,我就不走了,大不了死在这里!”

  她的哭声有些大,声音传了出去,在外头的那些侍女仆妇,应也是听见了。

  对着自己从前的婆母,这个说不通道理的老妇,慕扶兰感到了一种措手不及的无奈。与此同时,心底仿佛又起了一股细细的无名之火。

  那人是不可能知道前情的,这个世上,只有她知。她实在不懂,那人为何要在他母亲面前胡乱认下这种事,以至惹来如此一个预料之外的麻烦。

  她只想将人换回,养好身体后,便尽快送走。

  “老夫人,你莫哭了。”

  门外传来一道孩童的声音。

  熙儿跨过门槛,走了进来,停在慕扶兰的身边,朝谢母行了一礼。

  谢母一下止住了哭声,睁大眼睛看着熙儿,脸上慢慢地露出笑容,急急忙忙地从榻上爬了下来,鞋子都没穿好,趿着便奔了过来,一边摸着他的小脸,一边说:“我的乖孙,都长这么高了!快叫祖母!”越看越爱,把孩子一把搂在了自己的怀里,紧紧抱着,不肯撒手。

  熙儿任她抱着自己,没有挣扎,说:“老夫人,我娘亲没有骗你,我生下来就在寺庙里长大,后来遇到了娘亲,谢大人更不是我的父亲。”

  谢母一愣,看了眼慕扶兰,低声道:“你别听她哄你!你爹都和祖母说了,你就是他儿子。”

  熙儿摇了摇头:“老夫人,你要是不信,就把病早些养好,回去后,见到谢大人,再问一遍,不就知道了?”

  谢母看着怀里的孩子,迟疑了半晌,转头对慕扶兰道:“罢了,我的孙儿先留在你这里。你快些送我回去!等我问清楚了,你别想抢走我的孙儿!”

  慕扶兰牵着熙儿出来,默默行了一段路。

  熙儿仰头看着她,说:“娘亲,你在怪我吗?”他迟疑了下。

  “我是看你这些时日太累了,瘦了好多,晚上都睡不着觉。我想帮你。”

  慕扶兰的心里涌过一阵暖流,忽然觉得浑身仿佛又充满了力量。

  “你做得很好。你帮了娘亲很大的一个忙!”

  她微笑道。

  第71章

  匕尖下的那片肌肤, 是如此的柔软。他手中的匕首,是如此的锋利。

  只要他手向前,稍稍发那么一点点的力气,便能轻而易举地刺破咽喉, 杀了这个诱他从一个精明的战士变成了沉迷于温柔乡的甘做逃兵的女子。

  然而匕尖终究还是无法刺入半分。

  他握着匕首的掌心,仿佛还残留着昨夜,来自于这片腴软肌肤的余温。

  他收了匕首,放开了她,嘶声令她离开自己的视线。

  她睁开眼眸,凝望着他,欲言又止, 然而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红着眼, 低着头,走了出去。

  汉子久久地立着, 一动不动,他看着这间简陋的,却每日都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屋。床头之上,放着一套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新衣,还有一双新鞋。

  他的眼亦通红了。

  其实到了后来,多年的江湖历练厮杀和天生如野兽敏锐的直觉,亦叫他不止一次地怀疑过她的出现。然而每次, 在他日暮归来,面对着她迎自己的那张笑脸时, 所有的疑虑,便会被掩盖下去。

  他做不成从前那个坚定的战士了。他欺哄着自己,做了一个日复一日,穿街走巷的货郎。

  梦境终归是要终结于清醒的。这一刻,终于还是来临了。

  这里的消息,已经不再需要他递送了。天下皆知,何况是他的上司。

  一个失职至此地步的暗影,是没有活下去的资格的。

  他跪在地上,向空叩首谢罪,举起手中匕首,朝着自己的咽喉,刺了下去。

  ……

  长平位于太行南向的深处,在此前很长的一段时日里,这里只是作为一个地势险要的普通关城,连通东西而已,并不如何起眼。但在齐王东都称帝,和朝廷分庭抗礼之后,这里的地势之利,便一下凸显了出来,不但成为了东西两面势力划分的界限,齐王更是大修工事,巩固城防,将它打造成为抵御来自西面威胁的首道屏障。

  谢长庚回归之后,局面甫定,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发兵东进。

  但谢长庚并没有立刻攻击,而是暂时驻军在了距离长平不过数百里的晋州。

  长平的上空,正笼罩着大战的阴云。

  战事一旦起,将注定是场如同狂风暴雨的大战,尽管于双方而言,如今都不是开战的最好时机。

  河西军刚经历过一场长达半年的血战,损耗不小,这个时候,原本最需要的,是适当的休军,而不是立刻又马不停蹄地跋涉远征,立刻投入到下一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