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3节(2 / 2)


  刑部尚书出列道:“启禀皇上,若依据律例来判,男女通奸各杖刑十五,或各判坐牢一年半。”

  陶睿点了下头,转头问杨御史,“杨御史为何认为他们应当是死罪?这律法判得不重啊。”

  杨御史忙低下头,“臣以为,此二人损害了天家颜面……”

  陶睿摆了下手,大度地说:“天家之事,也要依法处理。更何况江氏乃是摄政王最宠爱的女儿,摄政王多年来辅佐朕治理江山,功劳太大,朕怎能寒了他的心呢?”

  大臣们都有点懵了,那……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趁他病要他命?这时候提什么功劳呢?

  陶睿继续说:“念在江氏有孕在身,杖刑就免了,罚李齐杖十五,将他们二人好生送去摄政王府。虽说他们如此行事有违理法,但摄政王功劳太大,足以抵消江氏之错,这口气,朕忍了。

  今赐江氏与李齐十日内完婚,终此一生恩爱不移,不得贪图二色。

  另,摄政王教女无方、治家不严,念其尽心辅佐朕,不予惩治,即日起封为逍遥王。特准其不必上朝,日后多将心思放在教育子孙上更好些。”

  大臣们听得目瞪口呆,瞬间明白了,皇上这哪里是要轻罚江氏啊?这分明是要把江氏钉在耻辱柱上,宣告天下,羞辱摄政王啊!

  百姓不知内情,势必会以为皇上心地善良,感念摄政王辅佐之功劳,摄政王教出这么个女儿,皇上都没计较,还封了他逍遥王,令他日后多照顾家里。

  百姓可不在乎什么摄政王、逍遥王,在他们看来,都是王爷。

  再者逍遥王这名字一听就很逍遥、很舒坦、很富足啊,那个摄政王要是不满意,那才是狼心狗肺呢,本来皇帝长大了就不需要有人摄政了嘛。

  事实果然如大臣所想,百姓知晓此事根本没笑话皇上,只觉得摄政王名不副实,连自己家都管不好,连女儿也不会教。

  换成他们,有这么个女儿都要羞愧死了,摄政王呢?听说这江氏还是摄政王最宠爱的女儿咧!

  而摄政王、江氏那边收到圣旨差点吐血,江氏看到摄政王就哭着扑到他怀里,哭喊道:“父王,怎会如此?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陶睿怎么敢?”

  摄政王看到她就怒不可遏,一巴掌把她打倒在地,“孽障,你干的好事!”

  摄政王眼尾扫到低头缩脖的李齐,立刻抽出侍卫的佩剑一剑刺过去!

  “铛”的一声,摄政王的剑一下子就被程栋打飞出去。

  程栋冷声道:“皇上有命,命李齐与江氏十日内成亲,一生恩爱不移,不可贪图二色。”

  摄政王额上青筋都要冒出来了,而江氏也终于承受不住这种种惊吓,晕了过去。

  摄政王府一阵混乱,然后程栋和德顺便带人将府外的王府牌匾摘了下来,换上逍遥王府的牌匾。

  从此世上再无摄政王,只有一个毫无实权的逍遥王。

  王府周围的兵都没了,再没人拦着府中人外出了。如今的逍遥王再从那道门走出来,外面的天,已经变了。

  他不死心地派人去联系所有能联系到的人,大臣们对他避之唯恐不及,追随他的那些人早已七零八落,就连他培养的死士也所剩无几,他已经是个光杆司令了。逍遥王一时无法承受,一病不起。

  而陶睿此时赚得盆满钵满,他不光抓了逍遥王那些手下,还抄了他们的家,查抄了逍遥王秘密藏匿的财宝。当然,财宝是查乱党时查抄的,那些人又不承认是逍遥王的人,自然就是乱党了,与逍遥王无甚关系,财宝充归国库。

  先有陈家,后有逍遥王,还有那么多官员的财物,国库一下子就充盈了。陶睿宣布免赋一年,全国上下立即高呼万岁,对皇上感激不已。

  别的什么官员王爷都是虚的,只有免除赋税才是实打实的好处啊。陶睿明君的形象进一步加深,还在民间得了个爱民如子的好名声。

  李太医、玄济两人与他们的同伙被判斩刑,被押上刑场时,街上围了个水泄不通,数不清的百姓往他们身上丢臭鸡蛋、烂菜叶,指着他们的鼻子骂。

  他们两个消瘦不堪,受大烟影响,鼻涕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流,像疯子又像傻子。百姓见了更怒,有人喊道:“就是他们,歹毒地拿药害皇上,幸亏皇上英明神武,洞悉先机,要不然岂不是变成他们这样了?”

  “打死他们,我朝国泰民安,前朝那皇帝昏庸无道,灭了国活该,你们是猪油蒙了心,居然害皇上!”

  “皇上天子龙威,受上天庇佑,才不会被你们这些歹毒小人害。如今皇上免赋一年,简直就是活神仙,你们两个害人的玩意一定会下十八层地狱!”

  “上天都站在皇上那边,不然怎么你们去害人,倒把自己害了?皇上万岁!皇上是真命天子!”

  “皇上万岁!皇上是真命天子!”

  也不知谁喊了声口号,附近的百姓竟都跟着喊起来了。大概是李太医、玄济的模样太可怕,而太医和道长的身份又太容易得手,所以他们坚信陶睿有上天庇佑。

  再加上陶睿清理了乱党,免除赋税,此时百姓对他的好感度极高,见到害他的人,自然义愤填膺,更为陶睿抱不平。

  李太医和玄济已经被鸡蛋糊得快睁不开眼了,但就算模模糊糊的视线,他们也能看清百姓是如何愤怒,如何拥护爱戴陶睿,如何怨恨他们。

  当初他们头痛、染上大烟上了瘾,最能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陶睿也在受同样的苦,甚至比他们更痛苦。可结果,陶睿一点事都没有,从头到尾承受痛苦的就只有他们。这么强烈的落差让他们两人承受不了,心里就像被蚂蚁啃食一样,死也不甘心。

  当他们被按着跪在刑场上等待砍头时,旁边那些同党纷纷破口大骂,骂他们两个害死了大家,骂他们两人没用。他们两个也暴怒地骂他们无能,只会拖后腿。

  最后这一群前朝乱党在这样的互相辱骂中掉了脑袋。百姓也将前阵子担惊受怕的情绪全发泄了出来,纷纷吐出一口长气,回归生活。

  就在众臣以为陶睿终于能消停的时候,陶睿又给他们砸了一个雷,他要将除了端淳妃以外的所有妃嫔放回家去!

  众臣立刻阻拦,尤其是自家有姑娘进了宫的大臣,着急得汗都冒出来了,根本想不通皇上怎么就突然想到这来了。

  陶睿叹口气,为他们解惑:“朕由江氏之事想到,这些女子被皇祖母选入宫,都还只走了个形势,朕便要她们守孝三年,日日在房间里抄经念佛的。时日久了,自然会移了心性,这是朕思虑不周。”

  “皇上,江氏乃是逍遥王教女不严,其他妃嫔定会诚心守孝,请皇上三思啊。”

  “朕就是三思过了才做出如此决定。想必你们也都看出来了,朕下的圣旨只有两次是与亲事有关,都提到了不纳二色,这说明朕根本就是厌恶纳妾之事,接受不了三宫六院。”

  朝堂上一片哗然,平日个个严肃的大臣,此时都震惊得忍不住议论出声。

  陶睿等他们讨论了片刻才轻咳两声,淡定道:“所幸这些宫妃刚入宫,朕便下令守孝,她们都还是清清白白的好姑娘,朕只在太后的宴席上见过她们一次罢了,与年节宫宴无异,并不算有损她们清誉,也不影响她们嫁人。

  当然,为了补偿她们,朕决定封她们所有人为郡主,赏府邸宫人与自由择夫权。任何人,不得轻视她们,否则,便是藐视皇威。”

  封所有宫妃为郡主,还有什么自由择夫权。众臣瞠目结舌,被陶睿天马行空的点子弄得头都大了。

  有人大着胆子说:“皇上,不合规矩。”

  陶睿就一句话,“朕乃天子,朕就是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