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清穿之娘娘万福/清穿之皇后千千岁第300节(1 / 2)





  毕竟这个场面太敏感了,若是没有宗亲和臣子在此地守着,若是皇阿玛有个三成两短,他这个本来能光明正大继承皇位的储君反而成了谋害皇阿玛的逆子,他不会做出这种蠢事。

  于是照顾万岁爷的差事便安排下来了。

  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万岁爷一直躺在床上没法醒过来,而皇子阿哥们已经轮流值守两遍了,最终太医院那边也没找出解决万岁爷病症的办法,只能心急如焚的看着万岁爷晕倒。

  这已经是第三天了,要是万岁爷再继续睡下去,就再也醒不来了。

  李沐带着后宫妃子给万岁爷祈福,不是她们不想照顾万岁爷,而是宗亲们都对她们这些妃子极其防范,生怕她们动手脚——

  其实他们担心的也有道理,不过李沐早就动了手脚,现在只等着结果的出来罢了,而且再蠢的宫妃也不会在万岁爷晕倒之时动手脚,那代表着诛九族。

  然而在这样一日日的祈福中,万岁爷仍是没有醒过来,皇太子从没想到自己能距离皇位最近的时候竟是皇阿玛晕倒的时候。

  他不知该盼着皇阿玛驾崩还是盼着皇阿玛恢复如初好。

  一切都交给上天——

  不久后,皇帝驾崩的消息传遍京城,皇太子看着皇阿玛一点点没了生机,他知道,一直威胁着自己的人没了,此后,他将是大清下一任君王。

  贵额娘和胤禩盼着的,他终于等到了。

  ……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驾崩,皇太子胤礽于乾清宫继承皇位,改年号为天和。

  于天和元年时,他将良贵妃封为皇贵太妃,特地允许和硕廉亲王不必改名,仍保留胤禩这个名字,而其他兄弟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统统都将‘胤’字改为‘允’字。

  而且,他还破格将胤禩的嫡长女封为和硕公主,但并非是那种领养宗室之女抚蒙的态度,胤禩的女儿仍留在和硕廉亲王府,这一切只是新帝的恩封。

  这还只是开始,新帝对自己信赖的兄弟向来是大方极了,毕竟胤禩是用全副身家性命跟着自己的,如今大事已成,他怎能不让自己兄弟享福,胤禩跟着他战战兢兢多年,这是其他兄弟都比不过的情分,他永远都不会忘记。

  在胤禩在朝廷上办差不过两三年,新帝便有了充足的理由,说和硕廉亲王对朝廷对大清有巨大贡献,又忠君爱国,得以被封为铁帽子亲王。

  朝廷臣子们已经无力吐槽皇上的偏心了,事实上,在太子即将被二废的时候还坚定站在太子这边的人,太子岂能一辈子不记着这份兄弟情,因此,和硕廉亲王被封为铁帽子亲王是迟早的事了,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和硕廉亲王这才干活多少年啊,皇上就迫不及待想将自己兄弟封为铁帽子亲王了。

  再过几年,皇上是不是想给和硕廉亲王的几个儿子也一并赐了铁帽子爵位啊,就没见过这么明目张胆偏袒自己兄弟的君王。

  皇帝的其他兄弟纷纷羡慕妒忌恨胤禩的好待遇,只是一想到得到这份待遇的苛刻条件,说实话,他们当时是真的没勇气继续跟着太子爷的,胤禩的铁帽子亲王身份是实至名归,他们羡慕不来的。

  兄弟们纷纷叹气,但到底是被胤禩的待遇给刺激到了,于是一个个拼命给新帝干活,力图给自己子孙争个好身份——他们虽不能像胤禩那样子子孙孙都能继承亲王爵位,但他们的下一代还是有可能再保留一次不削爵的待遇的,看在这点上,他们拼点力气不在话下。

  只是前面也说过了,这只是开始。

  新帝都能先给胤禩的生母良贵妃提身份,将胤禩的嫡长女封为和硕公主,之后才想起给自己后院妻妾封位,可想而知,这对母子俩在新帝心里地位有多重要。

  在封良贵妃为皇贵妃之后,新帝又想着如何进一步提升皇贵太妃的身份,总觉得这种身份不足以让皇贵太妃痛痛快快在慈宁宫明正言顺的住着。

  但皇贵太妃不是他生母,在皇阿玛在世时也没有被皇阿玛册封为皇后,他现在总不能伪造皇阿玛的旨意将皇贵太妃封为皇后吧,这样既给旁人留下话柄,又让皇贵太妃的身份不是那么名正言顺。

  他并不想自己视为生母的皇贵太妃受此委屈。

  于是新帝便往别的方面处处彰显皇贵太妃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像是皇贵太妃的排场处处参照皇太后的规格,甚至有时候还盛过皇太后的规格。

  又每日给皇贵太妃请安,让皇后和后宫妃子以及他所有皇子阿哥都必须将皇贵太妃当成皇太后对待,此后他又在民间宣扬他和皇贵太妃的母子情深。

  等这种种计划成功了以后,皇帝便光明正大提起要将皇贵太妃尊为皇太后了。

  这自然是遭到群臣的反对的,可皇帝决定的事岂是能阻拦的,他说皇贵太妃在他心目中就是亲生额娘,为何不能被封为皇太后。

  臣子们便反驳道:“当今只有皇后或是帝王生母才能被封为皇太后,而皇贵太妃在圣祖爷生前既不是皇后,又不是万岁爷生母,如何被封为皇太后。”

  皇帝这下子就来了底气,问他们:“皇贵太妃在皇阿玛生前是不是宫中最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