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第90节(2 / 2)


  这不是他先前不要的草籽吗,怎么会这么值钱?

  林姓乡绅的夫人也知道丈夫把草籽当做粮食给了佃户们这件事,如今听说这草籽这般值钱,当场就闹了起来。

  夫妻俩在街上大打出手,围观群众得知前因后果,对着这夫妻俩一顿臭骂!

  陈申在摊位前碰见了胡志峰、裴仲二人。

  三位老爷兴奋吃完瓜,又各自美美买了十亩地的紫云英秸秆,以及紫云英种子、蜂蜜若干。

  他们得凑够三两银子,去拿下县衙的贵宾名额。

  唯一可惜的是,紫云英秸秆,每位乡绅家庭限购十亩,因为买多的话,大家不够分啊。

  大江村的摊位生意异常红火。

  田大山等人笑的嘴角都僵硬了,等这批紫云英卖出去,他们就能有活下去的本钱了,也不用为过冬发愁了!

  不仅紫云英摊位在热闹。

  另一边,邵安家的木匠铺,和其余几家木匠铺摆的摊位,在售卖曲辕犁、耧车播种机。

  如今民众们已经彻底知道这两样农用工具有多好使。

  再加上这次秋收粮食收成好,因此,许多先前没有在县衙预定上曲辕犁、耧车的人,都选择来摊位上买。

  还有几个工匠,在卖石磨!

  这玩意儿,大家当时在县衙见过,绝对是方便的好东西呐。

  除此之外。

  商铺街的裁缝店、陶瓷店、香烛店、小饭馆、百货店等等相继开门营业。

  街边还有衙门设立的垃圾桶、给水点、休息处、给药点。

  有时候真累的不行,街道上人又多,挤不出去。

  商铺街的老板们就会热情招待:“客人来店里歇歇脚吧,没事没事,不买东西也没关系,咱人不能累着不是。”

  老板们心里都清楚。

  客流量这么大,完全没有必要欺负客人啊,而且江县的集市停了那么多年,如今好不容易被县太爷给热了起来,老板们感激都来不及,哪里还会宰客?

  客流量这么旺,还能愁没生意嘛!

  等客人真进来坐了,再顺势推销一些产品:“哎呦,有县衙做保证,咱也绝对不坑人。我看大妹子你也是实在人,这年头谁家里都不容易。我这里有一批灯油,放了有好些年头了,实不相瞒用起来肯定多少会有些熏得慌。但咱价格实惠啊,而且下地里挖掘坎儿井,也不用着特别贵的灯油,有个亮儿就行,你要真想买,我便宜出给你。”

  县衙现在明文规定,下井挖掘,必须带灯油。

  这玩意儿还挺贵的,所以大家都小心紧俏着使用,一听灯油便宜,也都乐意买。

  事实上不仅灯油。

  平时没有集市的时候,日子过得对付抠搜,可如今一到了集市啊,真是什么都想买!

  今天李福也来逛街了。

  他家五岁的小孙女,非得闹着吃糖葫芦,李福给买了。可过了会儿,小孙女又闹着要买蜂蜜。

  一听那蜂蜜60文一斤,李福老脸都皱了起来。

  可看着小孙女可怜巴巴的眼神,李村长最后一咬牙,不顾婆娘反对,买了二两。

  糖嘴儿这玩意儿,谁家过年不得备着点,一年辛苦到头,就该吃点甜的啊!

  像是李福这样的人家不在少数。

  大部分都是婆娘管家管钱,来之前仔细敲打男人小孩,到了以后不许乱买东西。

  可来了以后,根本忍不住嘛,连婆娘自己都忍不住!

  “那大江村的紫云英,有县太爷作保,肯定错不了!咱家小子丫头身上长了那么多脓包,夜里疼的一直哭,得买点紫云英秸秆洗洗药浴。”

  “夏天的时候没舍得买曲辕犁,今个买一个吧,锄头挥多了,身体实在遭不住。”

  “你那衣裳都破的不行了,刚好我瞧见前面百货铺里有针线,咱买点。”

  “前面那家卖陶碗的,去看看,家里好几只碗都用不成了。”

  “家里老娘一直喊着最近咳嗽的厉害,不如去买点紫云英种子熬汤药试试?”

  “冬天马上就要来了,要不去裁缝铺里扯点布料。”

  逛街之前,大家就只想着逛。

  可在这种热闹的氛围里,越逛越上头。

  到最后,很多人都是大包小包往回拎。

  这年头大家是穷,可再怎么穷,手里也是有点能支使的小钱的。

  平常没有集市,都对付着过,可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家里这也缺,那也缺,索性把好几年都没舍得花出去的钱,都精打细算花个利索!

  回去以后,还能得意跟没有来县城的人吹嘘。

  哎呦,你是不知道那天的县城有多热闹!江县好多年都没这么热闹啦,放眼看过去全都是人!街上丁厨娘卖的肉茄盒,和肉丁臊子面,香的人直迷糊!还有大江村的紫云英,那浑身都是宝贝!街上那家香烛店还在打折——

  总之,那热闹的场面,听得人心驰神往,直后悔自己当天怎么没去凑个热闹!